面对青春期孩子,很多家长常陷入“说不听、管没用”的困境,其实关键在于调整沟通姿态,用“倾听”代替“说教”,用“引导”代替“命令”。 先放下“纠正者”身份。孩子说“学校规则太烦”,别急着反驳“规则必须遵守”,不妨先回应“听起来你在学校遇到了让你不舒服的事”。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慢慢了解背后的缘由——是觉得规则不合理,还是执行中受了委屈?直接否定会关上沟通的门,而共情能让孩子愿意主动倾诉。 再学会“提问式”引导。当孩子纠结“要不要参加社团”,别直接给答案“选学习相关的”,可以问“你觉得参加这个社团能让你收获什么?时间上会不会和学习冲突?”。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同时用问题帮他们梳理思路,既尊重了他们的自主需求,也能避免盲目决策。 最后守住“支持性”底线。孩子考试失利、和朋友吵架时,别说“早知道会这样”,换成“现在需要我帮你一起分析,还是想先自己冷静会儿?”。无论孩子做得好与坏,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支持始终都在,这份安全感,才是他们面对挫折时最有力的底气。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少点“我是为你好”的强势,多点“我陪你面对”的耐心,沟通会更顺畅,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