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接班,能明显地感受到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择班、择师,甚至过多地插手孩子的学习活动。还有,在学习安排上,明显地带有功利。练书法学画画地少了,因为没有了加分。其他跟学习无关的事情更不让孩子接触。把孩子的身心狭隘在一个极小极小的空间里,有些像这几天备受关注下班还被拥到角落求合影的“鸡排哥”。二其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用和没用,根本就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孩子感兴趣的、只要对激发孩子大脑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去做。狭隘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就像鱼在没有水的小坑里折腾,怎么能长成可以跃龙门的大鱼呢?泷靖之先生在《如何教出聪明的小孩子》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孩子,做两件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三亲戚的儿子小宇,从小学三年级就迷上了养多肉。每天放学回家,先跑到阳台给多肉浇水、松土,还会用本子记录叶片变化。亲戚一开始没少着急:“不如把这时间用在背单词上。”可慢慢她发现,小宇变了。为了搞懂多肉为什么会徒长,主动去查植物学书籍;为了给多肉配土,自己算比例,数学应用题都做得顺了。去年,小宇还凭着观察多肉写的观察日记,拿了全市科学部落格比赛一等奖。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那些看似和成绩无关的兴趣,其实都在悄悄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四楼下邻居家的小女孩朵朵,特别喜欢折纸。从简单的千纸鹤,到复杂的立体城堡,她能坐在书桌前折一下午。朵朵妈妈没阻止,还帮她找了折纸教程。后来朵朵妈妈发现,朵朵的空间想象力特别强。数学课上画立体图形,她总能最快画出来;搭积木时,复杂的造型也能轻松完成。医生朋友说,折纸这种动手又动脑的事,能有效刺激大脑发育,比做十套练习题还管用。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大脑发育需要 “多元化刺激”。拼乐高锻炼逻辑思维,画画培养观察力,甚至玩泥巴都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这些事看似和学习无关,却在悄悄给孩子的大脑 “充电”。五还有,比如追电视剧、骑自行车、玩轮滑、学跆拳道、弹吉它、养小乌龟、观察小昆虫……让孩子做两件跟学习无关的事,其实也是打开了门,唤醒了孩子的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大脑。孩子的成长,不能太带功利性。别再纠结孩子做的事 “有没有用”,也别把学习变成孩子唯一的任务。让孩子多做点 “与学习无关” 的事,你会发现,他们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学习。这才是好教育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