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探讨了父母未经许可进入子女房间的普遍现象,事件引发广泛共鸣。 许多网友反映,即便成年后,父母仍习惯随意进出子女房间,导致隐私感被侵犯。正贤引用温尼科特的观点,指出父母可能因渴望维持共生关系而忽视子女隐私需求。随着孩子成长,建立自我意识和心理边界成为必要,锁门成为寻求独立空间的标志。 缺乏边界感的父母与渴望独立的孩子间易产生代际矛盾。解决之道在于温柔而坚定的沟通,子女应主动表达真实感受,强调锁门并非排斥父母,而是寻求个人空间。父母应理解并尊重孩子成长需求,通过敲门等行为展现对子女独立性的认可,促进家庭和谐。 最近一位网友发帖吐槽,爸妈总是不敲门就进我房间,我该怎么办?他说因为他的房间直通阳台,爸妈总是习惯不敲门就自由进出。比如早上还在睡觉,爸妈突然砰一声开门去阳台拿衣服,然后又砰一声关门。有时她在上网课,爸妈也会在他的房间进进出出,后来他因为一些事情和父母聊到了边界感,而妈妈却说,那以后进你房间都要敲门了,是不是,你有什么不能给我们看的吗? 这位网友很无奈,他觉得敲门本来就是应该的,他讨厌这种几乎没有隐私可言的家庭环境。很多人看了他的帖子都表示感同身受。比如爸妈经常随意进出自己的房间,从小到大只要超过七点钟不起床吃早餐,妈妈就会闯进来骂自己,甚至直接掀被子,就算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爸妈还总是管着自己。 说到这里,正贤想问大家,你的爸妈会不敲门就进你的房间吗?如果会,就先点个赞,接下来我们一起展开分析分析。 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习惯这样做,甚至把它视为一种爱的方式呢? 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孩子在婴儿期和母亲之间存在共生的关系,而随着孩子长大,很多父母依然渴望通过共生去感受一个生命对自己全然的依赖。我想起一位母亲,她带孩子做心理咨询时说到一个细节,每次看孩子关着门,自己心里就会不舒服,好像被他抛弃了一样。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从2到3岁开始就有了早期的自我意识,随着青春期到来,他们会逐渐通过各种反抗去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打造自己的心理空间,所以锁门就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这时父母缺乏边界感,孩子又渴望独立自由的空间,代际矛盾就产生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直接锁门当然是可以的,但我并不鼓励你经常锁门,毕竟回避也不是长久之计,这时你更需要温柔而坚定的表达。作为子女,你可以主动和父母沟通,把真心话说出来。 比如你可以这样表达,我昨天在房里和朋友聊天,你突然不敲门就进来喊吃饭,我有点生气。不是我讨厌你们,而是我已经长大了,希望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下次叫我吃饭时,可以先敲一下门吗?重点是要让你的父母知道,你的锁门并非无差别攻击。 而作为父母,希望在孩子的心声面前尽量多一份看见吧,看见孩子的恐惧,看见孩子的成长,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我相信那扇看似紧闭的心门,其实只要轻轻一敲,就会悄悄打开。 别忘了 世界和我爱着你。我是正贤❤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