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事总说"随便你" 我用三句话夺回沟通主动权

上周三加班时,实习生小林把报表甩回“我”桌上,表示“随便改,自己都行”,这已是第三次。前两次“我”耐心标注修改意见,他要么拖延,要么找借口搪塞。“我”意识到这种“好好好”背后的抵触更消耗人。 “我”想起心理咨询师朋友教的“三明治沟通法”,叫住小林,先陈述报表数据逻辑链没对齐的事实,再共情他连续加班的疲惫,最后提出一起核对标准。小林坐下来,指出自己不太懂公式算法,原来“随便你”背后是他怕出错的不自信。 现在“我”办公室便签纸上贴着三句话:不接模糊邀约,将“有空聚”改成“周四下午三点老地方”;不替他人情绪买单,把“他好像不高兴”改成“我观察到他皱眉”;不猜对方心思,将“你是不是觉得我针对你”改成“你对这个方案有什么顾虑吗”。上周团队聚餐,主管夸“我”说话有力量,不再被“随便”带着走。 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让“我”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占据了主动权,避免了以往默默扛活或指责引发矛盾的情况,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它提醒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沟通问题时,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打破僵局,解决潜在的矛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