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问自己‘活着为了什么’,答案却越来越模糊」:当“意义感”成为奢侈品,我们正在经历‘存在性倦怠’ 上周有位30岁的程序员来做咨询,他盯着天花板说:“我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可突然有一天,我站在地铁里,突然想‘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 他翻出日记本,最近的记录全是:“今天又加班”“项目没进展”“好像没什么意思”。他说:“我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开心,就是觉得‘一切都没意义’——工作、社交、恋爱,好像都是‘必须做’,但‘不值得做’。”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存在性倦怠」现象:当我们长期处于“重复的生活模式”,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就会陷入“意义真空”。这位程序员的迷茫,本质是「价值感缺失」——他把“意义”寄托在“社会标准”(赚钱、升职、结婚)上,却忘了“意义”可以由自己定义。就像他后来坦言:“我爸说‘男人要赚大钱’,我妈说‘女人要嫁得好’,我就跟着走——可我现在赚了钱、买了房,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去哪’。” 我带他做了个「意义收集」练习:每天记录1件“今天让我觉得‘活着还不错’的小事”(比如“同事帮我带了早餐”“路边的花开了”“女儿冲我笑了”)。第一天,他写:“早上买豆浆,老板多给了我一个糖包→有点暖。” 第三天,他写:“下班路上看到晚霞,拍了张照片→挺美的。” 一周后,他整理成一本“意义手账”,最后一页写着:“原来‘意义’不是‘大目标’,是‘小确幸’——我开始期待明天,因为不知道又会遇到什么‘不错的小事’。” 现在,他的日记本里多了句:“今天,我帮新人改了代码,他说‘谢谢你,我终于懂了’→原来‘被需要’,也是一种意义。” 他说:“当我不再追问‘活着为了什么’,才发现——活着,就是为了‘好好感受每一个当下’。” 你最近一次“觉得生活没意义”,是因为什么?是重复的工作,还是看不到未来的迷茫?欢迎私信和我聊聊你的“存在性困惑”——或许我们需要的是“放下‘寻找意义’的焦虑,先‘好好活着’,意义会自己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