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分离焦虑——读懂孩子眼泪背后的恐惧

当幼儿园门口响起撕心裂肺的哭声,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孩子紧抱大腿不放,我们看到的正是儿童分离焦虑的典型场景。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是安全和生存的保障。他们的认知尚未发展成熟,无法理解“消失”的父母还会“再次出现”,因此分离带来的是一种存在性恐惧。 作为家长,应对的第一步是理解和共情。切忌批评、嘲笑或强行推开,这只会加剧他们的不安全感。相反,应通过平静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传递信心。建立告别仪式至关重要,一个特别的击掌、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每次都一样的“妈妈下班后一定会来接你”,都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定锚点。这些仪式提供了可分析性,帮助他们建立“分离-重聚”的信任循环。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建设是长远之策。通过躲猫猫游戏,让孩子体验“看不见但依然存在”的概念;通过短暂的分离练习(如去隔壁房间待五分钟并告诉孩子你会回来),逐步锻炼他们的承受能力。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因为孩子是天生的情绪接收器,能敏锐感知到父母的担忧和犹豫,从而变得更加不安。耐心、一致性和充满爱意的承诺,是帮助孩子渡过这一成长阶段的最好舟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