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的致命弱点:你越'不稳定',他反而越上头

和回避成功走向深度亲密的过程就是一个极其自虐自我成长和自我挑战的过程你挑战的不是回避而是你自己 -前言- 和回避型的人谈恋爱,就像在跟一只警惕的刺猬相处——你凑得越近,他扎得越紧;你退一步,给他留点空隙,他反而会悄悄探出头看你。 很多人总觉得谈恋爱,顾名思义“爱就是要黏在一起”,但这对回避型的人来说,“不被盯着”的松弛感,比甜言蜜语更让他们安心。 下面这几个相处技巧,看似“反常识”,却恰恰踩中了回避型的“舒适区”。 PART.1-主动拉开彼此间的距离- 跟回避型相处,最忌讳的就是“步步紧逼”。 你越想和回避天天腻在一起、让他事事汇报行踪,他越容易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浑身炸毛想逃。 反而,当你主动说“我有点事要忙,你先自己待会儿”,他心里的警报会瞬间解除。 有很多人在恋爱中缺乏安全感,总是追着对方问“今天干嘛了”“为什么不回消息”,于是对方要么敷衍,要么干脆消失; 但如果你们试着每天留两三个小时专注自己——看看剧、拼拼图、玩游戏,甚至只是安静发呆都行。 你会发现你的回避型伴侣反而会主动和你发消息,问你在干嘛?你忙不忙?今天晚上要不要一起吃晚饭? 这就是回避型的“反向逻辑”:你不把他当成世界中心,他才敢放心地走进你的世界。 他们怕的不是“被爱”,而是“被爱绑架” 一旦觉得你的注意力会变成束缚,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但是当你给他留足空间,他反而会觉得“原来靠近也不会被缠住”,慢慢就会对你放下防备。 PART.2-学会“放养”回避- |#治愈|“放养”听起来像不管不顾,其实这是给回避型最需要的“尊重”。 他们天生带点“反骨”:你越想掌控,他越想挣脱;你松开手,他反而会自己绕回来。 回避型就像野生的鸟,你把笼子做得再漂亮,他也想撞开;可你把食物放在窗台,自己去院子里晒太阳,他反而会落下来啄两口,甚至敢在你身边多待一会儿。 他们需要的不是“被照顾”,而是“被允许做自己” 你不干涉他的节奏,他才会慢慢觉得“这段关系很安全”,愿意主动分享他的世界。 但“放养”不是“放养不管”,核心是“不控制,不期待”。 比如他说“想一个人待着”,你别追问“为什么”,就说“好,等你想说话了找我”;他没及时回消息,别夺命连环call,自己该干嘛干嘛。 这种“你做你的,我也有我的事”的松弛感,反而会让他觉得“跟这个人在一起不累”,慢慢依赖上这种轻松。 PART.3-别向回避索要安全感- 跟回避型要安全感,就像向乞丐要面包——不是他不想给,是他真的没有。 回避型的安全感银行里,基本是“余额不足”的状态。 他们从小没被好好爱过:爸妈忙得忘了他的生日,难过时想抱抱却被推开,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不期待就不会失望”,自己都活在“随时会被抛弃”的恐惧里。 你跟他要“你必须每天说爱我”“你要秒回消息”,他会慌——因为他自己都不确定“能不能做到”,更怕“答应了又做不到,你会离开”。 所以,安全感这东西,前期你得自己给自己。 比如你有份充实的工作以及下班后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游戏、读书、逛街、室外活动等等)这样你就不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回避的身上; 你有一群能随时约出来撸串的朋友,哪怕他冷淡,你也不会觉得“被全世界抛弃”——转身就能找到人吐槽。 你自己站稳了,就不用靠回避型的回应当“拐杖”。 而当你不向他要安全感时,他反而会偷偷观察:“原来她不需要我也能活得很好?”这种“不依赖”会让他觉得“跟她在一起不用背负压力”,反而愿意主动给你点什么——可能是一句笨拙的关心,可能是默默记下你喜欢的东西。 PART.4-你越优秀 回避越上头- 跟回避型谈恋爱,“提升自己”不是鸡汤,而是最有效的“吸引力法则”。 他们骨子里慕强,却又怕“被比下去”,所以当你变得越来越优秀,又不把他当“对手”时,他会忍不住被你吸引。 回避型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你总围着他转,他会觉得“你也就这样了,离不开我”,慢慢失去兴趣; 但是当你有自己的光芒——比如考了个难考的证,学会了他不会的技能,甚至只是把自己收拾得更精神,打扮的更好看,他反而会想:“她怎么这么厉害?我好像有点配不上她?” PART.5-学会给回避留“台阶”- 回避型最烦的就是“被戳穿”。 他对你冷淡了,你直接说“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会瞬间竖起防备;但你假装没看见,该干嘛干嘛,他反而会偷偷愧疚,慢慢找补。 他们就像做错事的小孩:你越骂他“你怎么这么坏”,他越会破罐子破摔“对,我就是坏” 你不说他,只是默默把他打翻的牛奶擦干净,他反而会低着头说“对不起”。 回避型的“冷淡”往往藏着原因:可能是自卑了,可能是累了,可能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你直接戳穿“你就是冷淡”,等于把他的“小心思”扒光了,他会觉得“被看透了,好丢人”,只能用更冷的态度掩饰; 但你假装“没发现”,给他留个面子,他反而会觉得“她好像懂我”,慢慢愿意把藏着的话说出来。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