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那句随口抱怨,我放大了三天:职场情绪疙瘩要趁热消

上周三下午,隔壁工位的同事小王对着屏幕叹气,自言自语说“唉,这版数据怎么对不上呢?早上不是给过李工了吗?”刚好路过的“我”听到后,认为他指的是自己早上发的数据有问题,心情瞬间低落。 “我”坐回位子反复检查数据,之后两天碰到小王就尴尬退缩,不敢直视他,还过度解读他的行为,工作也变得心不在焉。这种状态持续了快三天,直到周五中午在茶水间和小王一起热饭,“我”忍不住询问是否是自己的数据有问题。 小王这才恍然大悟,解释是自己导入时手滑填错数,和“我”的数据无关,他当时只是随口抱怨自己。真相大白后,“我”才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疯狂脑补,白白耗费了三天的情绪和精力。 这是典型的对“不舒服小事”的隐忍和逃避带来的内耗。在职场上,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一个微妙的表情、一个未及时回复的消息,都可能成为心里的小疙瘩。如果不及时核对、澄清,这些疙瘩就会在疑虑和猜测中不断发酵膨胀。 现在“我”给自己立了规矩:一旦某个同事的言行让自己心里产生持续的不舒服(超过半天),或者自己反复琢磨一个不确定的点,就要尽快、主动、友好地去沟通确认。趁“误会”还只是个小水珠时就擦掉它,而不是等到它在心里变成汹涌洪流再去费力堵漏。勇敢问一句“你刚才的意思是…?”或者“我好像有点在意你之前说的…”,很多乌云其实一吹就散。我们不应让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情绪,要及时沟通解决职场中的情绪疙瘩,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和高效的工作效率。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