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努力,一定觉得自己很差吧

每当我想到小明的时候,这个标题就萦绕在我脑海中。

小明在国外律所工作,通过网络视频和我咨询,每周一次。对面的他,眼神抑郁,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简历优秀,成绩斐然,项目做得风生水起。看到他的成绩,你会由衷赞叹:“你真的很努力,很拼啊。”

然而,这句话却像一把钥匙,不小心打开了某个深藏已久的匣子。小明无可奈何说:

“是啊,因为……不努力,我就一文不值。”

我遇见了太多类似小明的“拼命三郎/三娘”。他们光芒万丈,背后却常常拖着一个巨大的阴影——一种深刻的自卑和“缺陷感”:感觉自己能力不足、不够优秀、不够好。他们拼尽全力奔跑,仿佛只有跑到终点,才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被肯定、被欣赏。

和那些真正热爱某件事的人不同,热爱者那份披星戴月的付出,我们称之为“投入”或“心流”,那是轻盈而充满喜悦的旅程。而小明这样的努力者,步履常常是沉重的,并不时在遇到挫折时,陷入抑郁之中。

我们真正渴望的“食物”:

五种基本情感需求

我们常关注生理需求:吃饱、穿暖、安全。

在心理治疗中,特别是图式治疗(认知治疗的一种)中,我们特别关注人的五种基本情感需求,它们如同精神的氧气,其重要性与吃穿住行同等甚至更为根本。若这些需求在幼年或关键成长期未被充分满足,我们一生的情感地图就可能带着缺失的坐标:
  • 安全依恋的需求:感到安全、被保护、被接纳(尤其在不完美时)、有归属感。

  • 自主与胜任感的需求: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实现目标,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 自由表达真实情感和需求的需求:能自由地表达情绪和需要,而不必担心被惩罚或抛弃。

  • 自发性与玩乐的需求:轻松自在、玩耍嬉戏的能力。

  • 现实的限制与自我控制的需求:学习健康的边界、延迟满足、尊重他人。

很多人忽视了这些心灵深处的声音(基本需求),却在成年后用无尽的工作、苛求的完美,试图去填满那个无形的空洞,试图通过外界的成就来证明自己“值得”拥有这些本应是生命自带的权利。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