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前夕,一位母亲从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走出来,前往停车场。她推着婴儿车,婴儿车上堆满了不同商店的包裏和袋于,车内躺着一个宝宝,这位母亲手里还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这个男孩尖叫着大哭:“我想要那个红火箭队长的玩具!"母亲平静地跟他讲,圣诞节马上要到了,也许圣诞老人会给他带来这个玩具。小男孩什么都不听,继续哭闹着要玩具。当眼泪和恳求不管用时,他泪丧地尖叫着,带着小孩能聚集的所有愤怒大喊:“我恨你!” 他母亲温梁地回应:“我知道你很失望,但等一下,圣诞老人会给你带来玩具的。”他依旧不管不顾,继续发怒。母楽持续且坚定地、耐心地回应他每一次愤怒的炮火,并把他的牌气命名为失望。 见他的愤怒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这个小男孩开始放大招了:“我不爱你!我只爱爸爸!” 母亲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之后她说:“我很高兴你爱爸爸。” 男孩还不准备放弃,他换了个策略说:“我不要牵你的手。” 随着他们走进拥挤的停车场,母亲说,为了安全起见,他必须牵着她的手。然后她说,他可以选择握住她的另一只手。他终于可以对局面行使一些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了,他选择握住妈妈的另一只手。她小心翼翼地把他从身后绕到她的另一边。男孩牵住了妈妈伸出的手,他们一起朝家里的车走去。 这个故事向我们强调了一个“足够好的照料者”在教会孩子情感调节、帮助孩子发展情感意识、引人有效的情绪词汇方面的作用。 在这个故事中,母亲通过她的行为举止来实践和示范情感调节。面对孩子的要求,她没有以怒怒,或者把愤怒升级。她识别出了孩子的愤怒,并将它重新定义为了失望。母亲用“失望”这个词帮助孩子认识到了情绪的细微差别和丰富的意义,帮助他学会用新的词汇表达自己。她还帮助孩子发展了适度的权力与掌控感(“你想握妈妈的哪一只手?”)以平衡对安全边界的坚持(“在停车场你必须握住我的手”)。 考虑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上面的例子,我们认为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孩子的内心对解释的寻求、成功地通过由无数发展任务组成的障碍,以及来自“足够好的照料者”的支持性输入和引导之间的互动过程。当一切顺利时,这个孩子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在心理和情感上舒展且灵活的成年人。 如果一个孩子在虐待性家庭长大,这些关键的发展任务他往往无法完成。在功能失调的家庭中,孩子抗议或抱怨的尝试被视为对家长的权威和掌控的威胁。他们被贴上行为不端、粗鲁、傲慢、顶撞大人的标签,或者更坏的标签,孩子经常因此遭到报复和进一步的磨待。施虐孩子的父母不会帮助孩子培养权威感、力量感和掌控感。他们也不会帮助孩子发屣必要的语言功能,这对于识别虐待或阐述虐待行为的影响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