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了较为常见的7种煤气灯操纵的手段: ①否认。即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煤气灯操纵者也拒绝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假装遗忘、推卸责任和公然撒谎都是否认的典型表现。 ②拒绝沟通。在关键时刻假装不理解或听不到受害者在说些什么。煤气灯操纵者会声称自己从未听到对方说过这些,或者否认对方这些话语的意义,意指对方的言语不合逻辑或是思维混乱,从而达到贬低对方的目的。 然而,如果受害者不记得操纵者说过的话,操纵者会反过来指责对方是个糟糕的听众。 ③蔑视。煤气灯操纵者通过贬低受害者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觉得自己想要的“太多了”。个体想要进行自我表达却被对方称为情绪化、太浮夸或是要求太多,这时就是煤气灯操纵者在运用“蔑视”手段进行操纵。 ④质疑。质疑指的是煤气灯操纵者通过质疑受害人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打压受害人的自信。 例如,告诉受害人:“你根本就不懂这些,因为这些信息都是你从网上随便听来的。”不幸的是,各种传播渠道中充斥着大量不实信息,教育机构、公司或政府等团体组织也会在公众中散布混淆视听的谣言,这就让煤气灯操纵者更加有机可乘。 ⑤反驳。反驳指的是,即使在有证据证明的前提下,煤气灯操纵者也会不断质疑受害者对真实事件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对方怀疑自己的目的。 操纵者会质疑对方是否遗忘了发生过的事件,并经常制造出一种受害者记忆力不好或“总是忘记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的说法。 这种操纵策略在电影《煤气灯下》中表现得尤为典型,影片中的丈夫不断否认妻子对事实的记忆,导致她逐渐走向精神崩溃。 ⑥制造刻板印象。煤气灯操纵者将有关性别、种族、民族、性取向、国籍或年龄的负面刻板印象作为武器攻击受害者。 比如,父亲不断向孩子灌输这样的刻板印象:“你太年轻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你需要我的帮助。” 刻板印象形成后,对受害者某一特质的过度概括和夸大就成为操纵者的工具,用来分析或解释为什么受害者是错误的、疯狂的、过激的、情绪化的或不可理喻的。 ⑦转移焦点。煤气灯操纵者留下犯错误的证据时,操纵者并不会承认自己的问题,而是通过提及对方的错误来重新获得控制权。 比如,伴侣会在面对抱怨时,会说:“你提这些做什么?这难道不是你的问题吗?”“反正你也不在乎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你从来没有真正在乎我。” 这就是七个常见的煤气灯操纵手段。当我们对别人的负面评价全盘接受时,就很容易陷入精神操控的地狱。 如何远离这段有毒关系? “煤气灯效应”带来的是,不健康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远离这段有毒关系呢? 1.识别煤气灯操纵 自我意识是应对 “煤气灯效应” 的第一道防线。我们需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当发现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经常感到困惑、自我怀疑、情绪低落或失去自信时,就要警惕是否正在遭受 “煤气灯效应” 的影响。 同时,要学会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建立起基于真实自我的评价体系。不要轻易被他人的否定和批评所左右,而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反馈和自我反思来综合判断自己的行为和价值。 此外,了解 “煤气灯效应” 的常见表现形式和特征,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及时识别操控者的手段和陷阱。 2.坚守自我边界 在意识到自己正处于 “煤气灯效应” 的操控关系中后,我们要勇敢地坚守自己的边界,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操控者的不合理行为说 “不”。 这需要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依赖心理,相信自己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例如,当操控者试图贬低我们时,我们可以坚定地回应:“我不接受你这样的评价,我的价值不需要你来定义。” 当操控者将责任归咎于我们时,我们可以冷静地分析事实,指出问题的真相:“这并不是我的全部责任,我们应该共同承担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向操控者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不会再被他们随意操控,我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寻求外部支持 在应对 “煤气灯效应” 的过程中,寻求外部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伤经历可能并非易事,但这能帮助我们在未来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试着在有毒关系之外找到值得信任的人,这将帮助我们重获现实感,并在适当的时候制订一个计划,要么直面煤气灯操纵并战胜它,要么远远地逃出它的魔掌。 如果煤气灯操纵发生在一段无法逃脱的虐待关系里,我们有必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等人士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要学会先关照和肯定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一旦发现自己处于一段毒性关系中,要坚定地对煤气灯控制者说不,并且坚决的脱离。正如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