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的内耗,正在悄悄拖垮你

“我刚才那句话是不是说错了?”“他没回复我,是不是讨厌我?”“这件事如果搞砸了,后果会不会很严重?”——来访者阿哲每天都被这些念头缠绕,严重时甚至失眠、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也大幅下降。他说:“我控制不住地想太多,就像脑子里有个停不下来的闹钟,一直在循环播放各种负面猜想。” 这种“想太多”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精神内耗,它是指个体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因过度思考、反复纠结而产生的心理能量消耗。内耗者往往具有“高敏感”“完美主义”“焦虑型人格”等特质,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有过高的期待,害怕犯错、害怕被评价,从而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和纠结中。 精神内耗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它会消耗心理能量,让人感到疲惫不堪;会影响决策能力,让人在选择面前犹豫不决;会破坏人际关系,让人因过度猜忌而变得疏离;长期下来,还可能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想要摆脱内耗,关键在于“停止过度思考,专注当下行动”。分享三个实用的心理学技巧:一是“事实与猜想分离法”,当负面念头出现时,问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我的猜想?”,比如“他没回复我”是事实,“他讨厌我”是猜想,分清两者后,就不会被主观臆断困扰;二是“行动中断法”,当陷入纠结时,立刻做一件具体的小事,比如喝水、散步、整理桌面,用行动打破思维的死循环;三是“自我接纳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告诉自己“犯错是正常的,不用过分苛责自己”,减少对自己的批判。 内耗就像一个无底洞,越陷越深只会消耗更多能量。与其在脑海里反复推演最坏的结果,不如勇敢迈出第一步,用行动代替思考,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