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我差点抑郁,后来发现快乐藏在碎片时间里

孩子三岁前,我几乎记不起完整睡过一个整觉。每天像个陀螺一样旋转,喂奶、换尿布、做辅食、哄睡,循环往复。有次带孩子去公园,看着其他妈妈们从容地聊天,而我一手抱着哭闹的孩子,一手拎着沉甸甸的母婴包,头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失去自我的工具人,躲在公园长椅后面偷偷掉了半小时眼泪。 最崩溃的是孩子一岁时,我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天给孩子喂饭时,他把勺子打掉在地,滚烫的粥洒了一地。我突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吓得孩子也跟着哭。老公赶过来抱着我说"对不起",可我知道他也很辛苦,我们都在硬撑。 转折点是孩子上早教班后,我每周有了三个两小时的"自由时间"。刚开始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在早教中心楼下的咖啡馆坐着发呆。后来试着带本书去看,慢慢又开始画水彩画——那是我孕前最喜欢的事。有次画完一幅向日葵,突然发现已经很久没这么专注过了。 现在我找到了属于妈妈的生存智慧:把大目标拆成碎片时间完成。早上孩子还没醒时练十分钟瑜伽,趁他午睡时写几页日记,晚上哄睡后看半小时纪录片。我还建了个"妈妈自救群",十几个妈妈每天在群里分享碎片化的快乐:今天喝到了好喝的奶茶,发现了一部好看的短剧,孩子说了句暖心的话。 上周孩子突然抱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今天笑得很好看。"我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真的很久没那样轻松地笑过了。原来当妈妈不是要牺牲所有自我,而是在鸡零狗碎的生活里,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现在我的水彩本已经画满半本,每个碎片时间都像散落在生活里的珍珠,串联起来就是闪闪发光的日子。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