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沉迷游戏,强行禁止往往适得其反。关键是与孩子合作制定规则,既保护健康,又尊重自主,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1. 先共情,再沟通 别急着指责。可以说:“我知道游戏很有趣,能和朋友一起玩也很开心。但我们担心你睡得太晚、作业没完成。”——理解他的需求,他才愿意听你的建议。 2. 共同制定“家庭游戏协议” 和孩子一起商量规则,比如: - 每天游戏时间不超过1小时(周末可适当延长); - 必须先完成作业、运动30分钟; - 晚上9点后禁止使用电子设备。 写下来贴在显眼处,双方签字,增强仪式感和责任感。 3. 用“替代活动”填补时间 孩子沉迷游戏,常因现实生活缺乏乐趣或成就感。多安排家庭活动(如爬山、看电影)、培养兴趣爱好(画画、打球),或鼓励社交——让现实比屏幕更精彩。 4. 家长以身作则 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刷手机,却要求他少玩游戏,很难有说服力。规定“无屏幕时间”(如晚餐时、睡前1小时),全家一起遵守。 5. 规则要清晰,执行要一致 避免“今天可以,明天不行”的随意性。若孩子违反规则,按协议执行后果(如减少次日游戏时间),不情绪化惩罚,也不轻易妥协。 总结: 合理的规则不是“控制”,而是“引导”。当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感受到尊重,他更可能主动遵守,也在过程中学会自律与责任。 我始终在这里呀,为你留着安全温暖的角落。你心里的情绪、没说的心声,都值得被好好听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