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接情绪”,再“解问题”:对方抱怨时,先别急着给建议(如“你别生气了”“应该这么做”),用“重复+共情”回应。例:“你说他加班不提前说,回家还不解释,你又委屈又生气,是这感觉吗?”,先让对方觉得“被看见”,再聊具体事。 2. 关掉“反驳开关”,用“开放式提问”引导:避免说“我觉得不是这样”,改用“后来呢?”“这件事里,你最在意的是哪一点?”。比如对方说“他根本不重视我”,别反驳“他上次还陪你”,而是问“你觉得哪件事让你有这种感觉呀?”,帮对方理清想法,也减少对立。 3. 用“肢体信号”补传递重视:面对面时,眼神温和看对方(别盯手机),偶尔点头;对方难过时,递纸巾或轻拍肩膀(根据彼此亲密程度)。线上聊天,别只回“哦”“嗯”,加简单情绪词,例:“天,这也太让人不舒服了”,比单纯回应更显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