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里看见比纠正更重要。

亲子关系里,看见比纠正更重要 很多时候,父母习惯盯着孩子的“问题”:坐姿不端正、画画涂出线条、玩具没收好,第一反应总是“你这样不对,应该……”,却忘了先蹲下来,看看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那或许藏着他们没说出口的需求与感受。 朋友家孩子曾总把饭粒掉在桌上,她每次都忍不住纠正“吃饭要小心”,直到某天发现孩子是想把喜欢的玉米粒挑出来,留给加班晚归的爸爸。原来,孩子的“不规矩”里藏着稚嫩的爱意,若只忙着纠正行为,就会错过这份温暖。还有孩子画歪歪扭扭的太阳,父母别急着说“太阳应该是圆的”,不妨先问“你画的太阳好像在笑,能和妈妈说说吗?”——孩子可能会告诉你,这是“陪我玩了一天,累得歪脑袋的太阳”,那份天马行空的想象,远比“正确的太阳”更珍贵。 “纠正”是用成人的标准框住孩子,“看见”却是用孩子的视角理解世界。孩子哭闹着不肯分享玩具,不是“小气”,可能是还没学会如何面对“失去”;孩子反复搭积木又推倒,不是“调皮”,可能是在探索“怎样才能更稳”。当父母先放下“纠正”的执念,去看见孩子的情绪、需求与思考,孩子才会感受到“我的想法被重视”,才敢敞开心扉,亲子间的信任与联结也会随之加深。 真正的亲子沟通,从来不是父母单向的“教”,而是双向的“懂”。比起急着告诉孩子“怎么做才对”,不如先学会问“你是怎么想的”,让“看见”成为理解的起点,让孩子在被接纳中,慢慢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