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的核心是停止“理想自我”对“真实自我”的批判,像对待重要的朋友一样,给予自己“看见”与“允许”。 1. 先“看见”真实:停止自我滤镜 - 客观列出“我的优势”与“我的局限”:不用放大优点,也不回避缺点(如“我擅长倾听,但不擅长即时表达”),用事实替代“我很差”“我必须完美”的极端评价。 - 区分“事实”与“评价”:当产生自我否定时(如“我这次演讲失误了,真没用”),剥离评价,回归事实(“我这次演讲有一处失误”),避免用单一事件定义整个人。 2. 再“允许”存在:放弃“必须怎样”的执念 - 允许自己“不完美”:承认“我可以犯错,也可以有做不好的事”,就像允许朋友偶尔失误一样,不对自己提超出能力的要求。 - 允许自己“有情绪”:难过、焦虑、脆弱都是正常感受,不用强迫自己“必须坚强”,接纳情绪的存在,反而能更快消化它。 3. 最后“主动”善待:用行动替代内耗 - 做“微小自我肯定”:每天找一件自己做得好的小事(哪怕是“今天按时吃饭了”),真诚对自己说一句“做得不错”,积累自我接纳的底气。 - 对自己“少指责,多指导”:当事情没做好时,不说“我真笨”,而是说“下次可以试试提前准备,或许会更好”,用解决问题的态度替代自我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