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青春期——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一):青春期的心理发

家有青春期孩子,那绝对是来修炼父母的,如果又撞上了正好处于更年期的父母,那家里硝烟弥漫是家常便饭。“逆反、不听话、脾气大、跟他说话左耳进右耳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爱搭理人、每天话说不到几句、沉迷游戏、早恋、不想学习……”这些都是父母们控诉青春期孩子的“罪状”。青春期沟通,真有这么难吗? 其实,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段特殊的成长时期,想要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需要区别于其它儿童阶段独特的心灵密码,家长们如果掌握了青春期的沟通密码,会发现跟青春期孩子沟通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困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是特殊的,它是孩子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既不完全是儿童,也不完全是成人。既然是过渡阶段,那它必然具备所有过渡阶段的特征:不稳定、冲突、可塑性强。青春期对于孩子来说可以算是一种重生,虽然剧烈变化,但变化中蕴含着希望。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呈现以下四大特征: 一、情绪不稳 在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大量分泌,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负责理性控制功能的前额叶还未发育成熟(此脑区要到25岁以后才能发育成熟),导致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青春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是有其生理基础的。这也是青春期是心理疾病高发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生理原因。 二、寻求自主 对于青春期来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自我同一性”,即孩子需要去独立发展出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规划。这也意味着青春期孩子心理上需要与成人分离,建立起完整的自我功能。学会独立,是青春期孩子很重要的人生功课。在这一成长规律推动下,青春期孩子会通过“逆反”、“不听话”等让父母觉得头疼的“问题行为”来宣告自我主权,向成人争取对自我的掌控权,告诉成人:“我长大了,不要再事事都管我了,我需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因此,对于青春期父母来说,学会放手、处理好自身的“分离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三、自我中心 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道德层面的“自私”,而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关注自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注和认可,需要感受到自我的独特性和价值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是和青春期同一性发展相联系的,青春期孩子需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建立自我价值上。因此,青春期孩子喜欢标新立异、寻求刺激,青春期孩子也特别反感成人对自己的指责和否定。让青春期孩子能够“懂事”地体贴和照顾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并不是说青春期孩子“不孝顺”,而是他们尚且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孩子能够安然渡过这个特殊阶段,日后会能更好地反哺父母的付出。 四、同伴依赖 在青春期孩子情感需求中,父母已经排在了后面,同伴友谊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与幼年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有非常大的不同。父母们千万不要难过,这才是孩子的正常成长状态。在所有关系中,只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得越好,就越具备良好的自我功能去发展人际关系。交友受挫是引发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一大重要原因。许多孩子沉迷游戏、恋爱、加入霸凌团体等,本质上是为了寻求同伴的关注、接纳和情感慰藉。一些失足青少年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并不一定是出于自己的本意,只是一种跟风行为,由于害怕被自己所属的小团体所排挤才不得不这么做。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