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回应孩子的情绪

当您识别出孩子可能正被“坏情绪”困扰时,您的回应方式至关重要。 第一步:创造安全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1. “敲门”而非“破门”: · 错误做法: “你把门打开!我们必须谈谈!” · 正确做法: 轻轻敲门,或者写一张纸条从门缝塞进去:“我看到你好像很难过/生气。我就在外面,你需要的时候,我随时都在。” 尊重孩子的物理和心理边界是沟通的第一步。 2. 倾听,用全身心: · 错误做法: “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你应该……” · 正确做法: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身体前倾,看着孩子的眼睛(如果她/他允许)。倾听时,只使用简单的“嗯”、“然后呢?”、“我明白了”来回应。目标是 理解 ,而不是 反驳 或 说教。 3. 为情绪命名,并表达共情: · 错误做法: “你别胡思乱想。” · 正确做法: “听起来,你感到非常失望,因为朋友误解了你。”、“我猜,你当时一定觉得特别尴尬和生气。” 帮助孩子为模糊的痛苦找到一个准确的词语,这本身就有疗愈作用。 第二步:提供工具箱——赋能而非包办 1. 验证情绪的合理性: · 永远先说:“你有权利感到愤怒/悲伤/恐惧。” 这能瞬间降低孩子的防御。让孩子知道,任何情绪都是被允许的,只是表达情绪的行为需要有界限(比如不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2. 提供有限选择,赋予掌控感: · 错误做法: “你赶紧去散散心!” · 正确做法: “我现在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吗?比如,我给你倒杯水,我们一起安静地坐一会儿;或者你希望我抱抱你?如果你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也完全可以。” 给予选择,能让孩子在情绪失控中重新获得一丝掌控感。 3. 一起探索解决方案: · 错误做法: “我告诉你,你就应该这么做……” · 正确做法: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吗?”、“我们一起来头脑风暴一下,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试试?” 当孩子参与决策时,他们执行解决方案的意愿会强得多。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