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如何把人当人(续)

继续昨天的话题,如何把人当人。始于将对方视为一个完整的“人”,而非满足我们需求的“它”。马丁·布伯的哲学提醒我们,这需要从“我与它”模式转向“我与你”模式。以下是可以实践的技巧: 1. 暂停评价,练习观察 在对话中,有意识地暂停给对方贴标签(如“他太敏感了”)。转而像摄影师一样,只观察客观事实与对方的真实情绪,例如:“他刚才沉默了,眉头皱了起来。”这为真实接触创造空间。 2. 放下剧本,保持好奇 我们常在心里编写“剧本”,期待对方按台词演出。请主动放下这个剧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多问开放式问题,如“这件事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而不是用“你应该觉得…”去投射。 3. 倾听是为了理解,而非回应 当对方倾诉时,目标是完全理解他的世界。技巧是:在回应前,先用自己的话复述他的意思和感受并确认:“你的意思是…,我这样理解对吗?”这确认了你真的在“听”。 4. 分享感受而非给出建议 在“我与你”的关系中,强行给建议是一种控制。相反,尝试真诚地分享对方话语在你内心引发的感觉:“听你这么说,我也感到有些沉重。”这种情感的共鸣,比解决方案更能建立深度连接。 5. 尊重边界,允许差异 核心技巧是:在互动中,既不试图吞噬对方,也不逃避对方。明确“我是我,你是你”,允许双方拥有不同的观点和情绪,无需说服或妥协,只需尊重和看见。 实践这些技巧,能帮助我们在沟通中创造出一个真诚的“相遇时刻”,让双方都被真正地看见和理解。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