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在自己面前“不乖”,妈妈的核心应对原则是先接纳情绪,再引导行为,既保护孩子的安全感,也帮他们建立规则。具体可分3步: 🌹1. 先共情,接住孩子的情绪 孩子“不乖”背后往往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渴望关注、身体疲惫、需求被拒绝)。先放下“纠正行为”的冲动,用温和的语言回应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让我陪你玩,所以看到我在忙就有点生气,对不对?” 共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情绪平复后才愿意听后续引导。 🌹2. 再明确规则,温和且坚定 接纳情绪不代表纵容错误行为。待孩子情绪稳定后,清晰告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语气要温和但态度坚定。比如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可明确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共情),但我们今天已经买过一个了,不能再买了(规则)。如果你还想玩,我们可以下周再来看看(给出替代方案)。” 避免因孩子哭闹就妥协,也别用指责(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伤害孩子。 🌹3. 最后给“安全感确认”,强化亲子联结 处理完问题后,用拥抱、鼓励等方式让孩子知道:“妈妈不喜欢你刚才哭闹的行为,但妈妈永远爱你。” 比如可以说:“刚才你哭的时候妈妈有点着急,但现在我们好好说,妈妈就知道你的想法啦。来,抱一抱。” 这种确认能让孩子明白,“不乖”的行为会被纠正,但妈妈的爱不会因此减少,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