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做自己】不要别人一说问题,你就想着如何解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朋友刚说完"我好累" 你立马说:"那你早点睡啊" 同事抱怨"老板太严格" 你马上出主意:"你跟他谈谈呗" 表面上看,这是善良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越界" 就像看到别人掉进水里 你不问他会不会游泳 就直接跳下去救人 结果可能是:两个人都沉了底 为什么不要急着解决别人的问题? 1、你没有义务替任何人解决问题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考卷你替别人答题,只会让她永远学不会 2、不要介入他人因果 每个人的问题,都有它存在的原因你强行插手,只会打乱这个自然规律 3、他如果不听反而影响关系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给朋友各种建议不被采纳 4、大部分问题背后,其实是情绪困扰就像发烧只是表象。 很多时候,人们说问题,其实是在说情绪 比如: "我工作好累" 可能真正想说的是:"我感到孤独无助" 你给再多解决方案 也许都不如一句:"我懂你的感受" 当然,你也没有义务承接别人的情绪但这其实不是我们能选择的 一旦你选择倾听别人 你就会被他的情绪影响 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但我们可以学会设立边界 就像在自己心里建一堵墙 允许情绪进来,但不让它占领全部空间 如果你不想倾听,不想承接情绪 完全可以拒绝对方 很多缺乏共情能力的人 往往是因为小时候情绪被长期忽略 就像一棵树,如果根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长大后,它也很难为别人提供阴凉 比如:孩子哭着说:"我害怕" 父母说:"有什么好害怕的,赶紧做作业"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压抑情绪 也学不会理解别人的情绪 所以,如果你是父母 多多承接孩子的情绪 而不是一上来就给解决方法 记住一句话: 倾听,有时比解决更重要 陪伴,有时比建议更治愈 当别人向你诉说问题时试着说: "听起来你很辛苦" 而不是: "你应该这样做"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 也真正帮助了别人 心理咨询中常常提到情绪疏导,其实不是仅仅缓解来访者的情绪状态,也在带领来访者学习和练习一种新的情绪模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