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打翻牛奶时:我学会和情绪"刹车"的30秒

周六早上七点,我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冲进厨房。锅里的粥在冒泡,吐司机发出滋滋声,三岁的女儿正坐在餐椅上摆弄勺子。这是我作为全职妈妈的普通早晨,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必须在八点前搞定早餐、送女儿去兴趣班,然后赶回家处理兼职的设计稿。 "妈妈,牛奶..."女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回头一看,玻璃杯倒在桌上,白色的奶液正顺着桌布往下滴,浸湿了她刚换的公主裙。那一刻,我感觉脑子里有根弦"啪"地断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用手抓杯子!"我拔高音量,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勺子扔在桌上。女儿吓得嘴巴一瘪,豆大的泪珠滚了下来。看着她通红的眼睛,我突然想起上周体检时医生说的话:"你有点轻度焦虑,要注意情绪管理。" 我蹲下身,把女儿搂进怀里。她的小身体还在发抖,奶液透过衣服沾到我的胳膊上,黏糊糊的。这场景多熟悉啊,上周她打翻果汁时,我也是这样大发雷霆;上个月她把画笔涂在墙上时,我差点把整盒蜡笔都扔了。每次发完火都后悔,但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住。 "妈妈不是故意的。"我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沙哑。女儿抽泣着说:"妈妈,裙子脏了..."原来她害怕的不是我的责骂,而是弄脏了喜欢的裙子。我突然意识到,比起那杯打翻的牛奶和弄脏的裙子,我失控的情绪对她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野马效应故事。那些被小蝙蝠激怒的野马,最终毁在了自己的情绪里。我每天为了各种琐事焦虑、愤怒,不也是在透支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能量吗?打翻牛奶确实会带来麻烦,但因此大发脾气,只会让麻烦升级成灾难。 那天我没有急着擦桌子,而是先抱着女儿平静了30秒。等她情绪稳定后,我们一起找来抹布和海绵,像玩游戏一样"清理现场"。她用小手拿着湿纸巾擦椅子,虽然越擦越脏,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后来我在厨房贴了张便利贴,上面写着"暂停30秒"。每当孩子制造"意外"时,我就盯着那几个字深呼吸。这30秒里,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件事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吗?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吗?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答案通常都是否定的。 现在女儿打翻东西时,我会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收拾吧。"她也会奶声奶气地回应:"妈妈,30秒!"上周她把酸奶倒在绘本上,我们居然一起用彩笔在污渍上画了只小猫,那本"残疾绘本"成了她最喜欢的睡前读物。 其实做妈妈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与其因为它走得慢而生气,不如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些曾经让我暴怒的"小事",如今看来都是成长的印记。控制情绪不是要压抑自己,而是给爱留一点空间——爱孩子,也爱那个偶尔会失控的自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