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刷着手机到眼酸,白天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明明有一堆待办事项,却连打开文档的力气都没有;看着别人按部就班地前进,自己却像陷在泥里,连“往前走”的念头都提不起来——如果你也正被这样的“无动力”包裹,别着急责怪自己,其实很多人都曾在生活里经历过这样的“暂停时刻”。 我们总以为“有动力”是常态,是必须像上了发条的钟一样不停向前,可生活从来不是匀速奔跑的赛道。就像手机用久了需要充电,植物到了冬天会休眠,当我们长时间被压力、疲惫或迷茫裹挟,内心的“能量池”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见了底。这时的“没动力”,不是偷懒,不是堕落,而是身体和心理在提醒我们:该停下来,好好关照自己了。 不必急着逼自己“立刻好起来”,也不用对着别人的节奏焦虑。可以先从一件“不用费力”的小事开始:比如早上醒来先赖5分钟床,感受被子的柔软;中午认真吃一碗热饭,慢慢嚼出食物的味道;傍晚去楼下走一圈,看看天边的晚霞——这些看似“无用”的小事,其实都在悄悄为我们的“能量池”蓄水。 也别害怕向外界伸出手。如果觉得独自扛着太累,找一个愿意听你说话的人聊聊天,哪怕只是吐槽“今天什么都没做”;如果实在提不起劲,也可以试试和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会帮你找到“没动力”背后的原因,陪你一起慢慢找回向前的勇气。 生活从来不是一场必须时刻紧绷的比赛,偶尔的“暂停”和“慢下来”,都是为了之后能更从容地出发。请相信,那些暂时失去的动力,终会在你好好照顾自己的时光里,慢慢重新回到你身边。而现在的你,只需要允许自己“慢慢来”,就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