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意义感危机」:找「活着的证据」

中年「意义感危机」:我们如何在重复的生活里,重新找到「活着的证据」? 上周接待了一位45岁的来访者,她是企业中层,孩子上高中,丈夫常年出差。她坐在咨询室里说:「每天起床、上班、接孩子、做饭、睡觉,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有时候我站在阳台看夕阳,会突然想:「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中年返璞现象」:当社会角色(员工/父母/配偶)逐渐稳定,我们反而会陷入「意义真空」——曾经以为「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就是人生目标,实现后却发现「那不是我想要的」。 心理学中有个「人生支线探索法」:试着列出3件「年轻时想做却没做」的事(比如学油画、养宠物、独自旅行),从中选一件「3个月能完成」的小目标。就像那位来访者,她报了周末的油画课,第一幅画是歪歪扭扭的向日葵。她说:「当我拿起画笔,突然想起大学时在美术社的快乐——原来我不是没有热爱,只是把它埋起来了。」 你心里藏着的「未完成清单」里,最想实现的是哪一件?欢迎私信告诉我,我们一起找找「活着的证据」~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