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像孩子成长路上一道独特的关卡,叛逆期则是这关卡里绕不开的考验。它让曾经亲密的亲子间多了些摩擦,少了些默契,可若能读懂其中的深意,这段时光也能成为拉近彼此的契机。 叛逆期的背后,藏着孩子悄悄长大的信号。身体里涌动的激素,让他们的情绪像坐过山车,前一秒还阳光灿烂,下一秒可能就阴云密布;他们心里装着对独立的向往,想挣脱父母的安排自己做主,可真遇到难题,又会下意识盼着父母的肩膀;自我意识像破土的新芽,他们开始追问“我是谁”,不再一味听从,想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要跨过这道坎,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试着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做孩子的倾听者。当孩子兴致勃勃分享想法时,别急着否定,哪怕不认同,也先听他把话说完——那或许是他在笨拙地表达自我。和孩子聊天时,少些说教,多些平等的交流,就像朋友那样分享日常,聊聊心事,每周留段专属时间,让他知道你愿意走进他的世界。更要记得给孩子留片自己的小天地,不随意翻看他的日记、手机,尊重他的隐私,他才能在探索中更有底气。 对孩子来说,也可以试着多份理解。父母的唠叨,或许方式不够讨喜,但藏着的是怕你走弯路的牵挂;和父母有分歧时,先深呼吸冷静下,别让冲动伤了最亲的人。主动和爸妈说说学校的趣事、心里的烦恼,遇到解不开的结,别忘了他们永远是最想帮你的人。情绪上来时,去跑跑步、唱唱歌,把坏情绪发泄掉,别把火气撒在爱你的人身上。 叛逆期从不是亲子间的“战场”,而是共同成长的“课堂”。父母用理解做暖阳,驱散孩子心里的迷茫;孩子用沟通做桥梁,连接起彼此的心意。当双方都愿意往前迈一步,那些摩擦会变成理解的催化剂,亲子关系会在这场“蜕变”中愈发深厚。让我们一起,陪着孩子走过这段特殊的时光,让亲情在包容与懂得里,开出更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