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分化在心理学领域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玛格丽特·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 玛格丽特·马勒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个分离与个体化的过程。0-2个月是“自闭阶段”,婴儿主要是睡觉,与环境达到平衡。2-6个月是共生阶段,婴儿分不清自己与他人,自恋萌芽。6-24个月是分离与个体化阶段,又分为孵化阶段(6-10个月)、实践阶段(10-16个月)和复合阶段(16-24个月),婴儿在此阶段完成第一轮的分离,形成独立的个体。24-36个月,幼儿开始建立客体恒常性,完成分离与个体化的全过程。 默里·鲍恩的“自我分化”理论 自我分化由默里·鲍恩提出,指个体能够分辨和管理个人的情绪和理智,并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它包括个体内心的分化,即分辨理智过程和感受过程,以及外部人际的分化,也就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能清晰地区分出“我的感受”和“我的思考”,在面对压力时能坚持自我,在人际关系中既能保持亲密又能保持独立。而自我分化能力极低的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常常呈现出情绪隔离或情感融合两种极端状态。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