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的首计,属于“胜战计”,核心是用表面的常规现象掩盖真实意图,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达成目标,其精髓在于“瞒”——通过制造麻痹性假象,让对方忽略潜在风险或真实行动。 该计的经典典故源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相传唐太宗征讨辽东时,大军至海边因风浪汹涌而心生畏惧,不愿渡海。薛仁贵为打消其顾虑,谎称附近有一“豪宅”可供歇息,实则将大船伪装成房屋,屋内布置奢华宴席。唐太宗入内后,在酒酣之际,船已悄然启航,待他察觉时,大军早已渡过渤海。薛仁贵正是用“设宴休息”的日常假象,掩盖了“渡海行军”的军事行动,让唐太宗在无心理防备的情况下完成渡海,避免了因君主畏难而延误战事。 在实际应用中,“瞒天过海”的关键并非“欺骗”,而是利用对方对“常规情况”的惯性认知,弱化其警惕性。例如商业中,企业可能以“常规促销”为掩护,实则测试新产品市场反响;处世中,也可能用“日常闲聊”的轻松形式,委婉传递重要信息。其本质是通过“藏真于常”,降低行动阻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