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疲惫不堪时,有时会选择放弃深爱的人。这并非因为爱消失了,而是身心状态失衡之后,对关系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发生了改变。 . 维系一段感情,需要充足的心理能量和情绪资源。而当生活的重压持续消耗你,连自我照顾都显得力不从心,自然更难去周全对方。这种累,往往来自多重压力的叠加:工作负荷、日常琐事、情绪内耗……它们一点点侵蚀你爱的能力。 .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你长期处于疲惫,你的情绪调节能力、理性思考与分析本质的能力都会下降。此时,你更容易被负面感受牵引,不自觉放大关系中的矛盾、对方的缺点、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甚至误以为不爱了,而其实,你只是太累了。 . 更关键的是,如果你内心本就存在未被清理的情绪创伤,比如来自童年或过往关系中的伤痛,那么在压力之下,这些创伤会使你更容易进入逃避模式:你以为离开这段关系就能解脱,以为换一个人、换一个环境,一切就会变好。 .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心理的自我保护,却可能让你在模糊的认知中,错把伴侣的关怀当成新的压力源,甚至把亲密关系视为一种消耗。 . 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没有把外部的压力和关系本身区分开。疲惫时,人容易混为一谈,以为是这段感情让我这么累。但事实上,累可能来自工作、来自生活、来自自己未处理好的情绪课题——而不是爱。 . 若要突破这种一累就想逃的循环,最关键的一步,是回过头来清理内心的创伤。因为那些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会被埋藏,并在未来以更混乱的方式重新浮现。 . 通过系统地觉察、梳理和释放这些情绪,你才能提升认知的维度,不再单一地用逃避来应对压力。你会逐渐看清:压力是压力,爱是爱。它们可以共存,但不该互相混淆。 . 最终当你开始清醒地面对自己,你也将更从容地面对爱,哪怕是在最累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