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是由加拿大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提出的管理心理学概念,核心观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该原理的逻辑推导基于两点: 1. 组织通常根据员工当前岗位的胜任力来晋升,比如一名优秀的销售员会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销售经理。 2. 但当前岗位的能力(如销售能力)与晋升后岗位所需能力(如团队管理、战略规划能力)未必一致。若员工无法掌握新岗位技能,便会停留在“不胜任”的层级,不再获得晋升。 最终,在层级体系中,大部分职位会被“不胜任”的员工占据,导致组织效率下降。例如: - 一位技术精湛的工程师,因技术能力强被提拔为技术总监,却因缺乏管理经验,无法协调团队、制定技术战略,最终导致项目混乱。 -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被晋升为学校德育主任,却因不擅长政策制定和跨部门沟通,难以推动德育工作落地。 彼得原理揭示了传统晋升机制的固有缺陷,也为组织管理提供启示:晋升应基于员工对新岗位的胜任潜力,而非仅看当前业绩,同时需为晋升者提供配套培训,减少“不胜任”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