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1. 接纳真实的自己,包括“不完美” 不因为缺点自我攻击(比如长相、能力短板),也不强迫自己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承认“我有局限,但我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不对自己进行道德绑架(比如“我必须优秀才配被爱”)。 2. 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优先级,且不为此愧疚 明确“我需要什么”(比如休息、独处、被尊重),并主动满足。拒绝“过度牺牲”——比如为了讨好别人委屈自己的利益,事后又陷入内耗。合理的自私不是错,忽视自己的需求才是对自己的长期伤害。 3. 用“对待好朋友”的方式对待自己 遇到失败时,不说“你真没用”,而是像安慰朋友那样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试试XX方法”;遇到困难时,不苛责“你怎么连这都搞不定”,而是想“我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 4. 对身体有基本的“责任感” 不长期透支健康(比如熬夜、暴饮暴食、忽视疼痛),也不过度苛责身体(比如因体重波动自我厌恶)。按时吃饭、睡觉、运动,本质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载体”负责。 5. 建立清晰的边界感 敢于对消耗自己的人和事说“不”——比如无意义的社交、过度索取的关系、超出能力的要求。边界不是冷漠,是明确“我的感受和精力很重要,不能随意被侵犯”。 6. 允许自己“普通”和“犯错” 接受“我可能永远成不了顶尖人才”“这件事我确实搞砸了”,不把“优秀”“正确”当作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犯错后聚焦“如何改进”,而不是陷入“我很差劲”的自我否定。 7. 投资“长期自我”而非“短期爽感” 区分“放纵”和“爱自己”:无节制刷手机、乱花钱是短期爽感,学习一项技能、处理积压的情绪、修复一段重要关系,才是对“长期自我”的滋养。 8. 停止“用他人标准定义自己” 别人的认可可以开心,但不必强求;别人的否定可以参考,但不必内化。你的价值不由“是否被喜欢”“是否符合主流”决定,而在于你是否能看见并尊重自己的存在。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