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源自《圣经·马太福音》中的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968年,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用来描述优势积累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它在多个领域普遍存在: - 在教育领域,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老师关注和资源倾斜,进而成绩更优;而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因忽视而差距扩大。 - 在经济领域,富有的个体或企业凭借资本优势更容易获得投资和机会,财富快速增长;而贫困者则因缺乏资源难以突破困境。 - 在科学研究中,知名学者的成果更易被关注和引用,而年轻研究者的成果可能被忽视。 马太效应揭示了社会资源分配中“累积优势”的规律,既可能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也可能加剧不平等。理解这一效应,有助于在管理、教育等领域采取措施平衡资源分配,减少两极分化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