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倦怠风险?

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倦怠风险,可以从情绪、行为、认知和身体四个维度观察信号,以下是常见的预警表现: 一、情绪层面 - 对工作产生持续的疲惫感、麻木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比如想到要接待来访者就烦躁)。 - 共情能力下降,难以感受来访者的情绪,或对其困境感到冷漠、不耐烦。 - 容易被小事激怒,情绪波动大,或长期处于低落、焦虑状态。 二、行为层面 - 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拖延咨询准备、记录撰写等任务,甚至出现迟到、早退的倾向。 - 刻意回避与工作相关的人际互动(如减少与同行交流、不愿参加督导)。 - 通过过度消费、酗酒、熬夜等不健康方式逃避压力。 三、认知层面 - 对自身工作价值产生怀疑,觉得“做了也没用”,失去职业成就感。 -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处理案例细节,记忆力下降。 - 产生负面思维,频繁放大工作中的困难,对未来感到悲观。 四、身体层面 - 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躯体症状,且休息后难以缓解。 - 免疫力下降,频繁感冒、过敏,或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 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如运动、爱好)失去动力,体力明显不足。 如果以上表现持续2周以上,且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能意味着已存在较高的倦怠风险,建议及时通过休息、寻求督导或支持进行调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