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的“倾听”中包含的高度自恋 原创 子昂龙 努力成为学习课代表 2025年08月02日 22:41 江苏 11人 场景: 同事向你抱怨:“这个新项目领导又丢给我,明明小张更闲!气死我了,凭什么总让我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我觉得他就是针对我!”暂停一下,思考你可以从同事的话语中听到哪些内容?并想一下会如何回应同事。自恋/无效倾听反馈可能:“别生气了,领导器重你才给你的。”(否定情绪,超理智)“我觉得是你想多了,领导对谁都这样。”(否定观点和感受)“你应该直接去跟领导沟通啊,光抱怨有什么用?”(指导,指责姿态)“我上次那个项目才叫惨呢,你这算什么…”(转移焦点到自身)萨提亚模式倾听与反馈:1.觉察自身: 听到抱怨,自己可能想:“又抱怨?/ 领导确实不公平。/ 这项目我也觉得难…” 觉察到这些想法后,暂停,深呼吸,专注同事。2.倾听全部: 听内容(任务分配不公,觉得被针对),注意语气(愤怒、委屈),观察表情(可能皱眉、激动)。3.一致性反馈(探索冰山): 标明情绪,接纳感受: “听起来这件事让你感到特别生气和委屈,觉得很不公平。”(命名情绪,接纳其存在) 确认内容/探索观点: “你感觉领导把新项目派给你而不是小张,让你觉得任务分配不合理,而且… 你提到‘总让你做吃力不讨好的事’、‘针对你’,这种感觉是从哪些事情上产生的呢?”(确认内容,探索“针对我”这个观点背后的具体经历 - 冰山下的观点、期待) 探索影响/期待: “这种安排(和可能存在的针对感)让你最困扰的地方是什么?/ 你内心其实期待领导怎样对待工作分配呢?”(探索未满足的期待 - 如期待公平、认可、工作量平衡) 探索渴望/赋能(可选,看对方状态):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很沮丧,你觉得怎么做能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或者能更接近你希望的那种公平状态?”(探索渴望如被尊重、公平对待,并引导思考自身资源和应对方式 - 赋能)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的倾听方式,往往是在为心灵腾出空间容纳他人的世界。 萨提亚认为,真正的倾听不是要消除自我,而是拓展自我去理解他人。萨提亚视角下的倾听障碍(自恋倾向)根源1. 低自我价值感的补偿: 当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价值不够确定时,可能会通过寻求认同、控制对话来获得暂时的价值感(“你看,我的想法是对的/好的”)。2. 求生存姿态(特别是“指责姿态”和“超理智姿态”): 指责姿态: 倾向于否定他人(包括情绪),认为对方“应该”怎样。这直接导致否定对方的真实感受。 超理智姿态: 只关注道理、逻辑、“正确性”,忽视或贬低情绪的重要性。认为对方“不应该”有某种情绪。3. 未处理的自身“冰山”: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认为,行为只是表面,下面隐藏着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当对方的话触发了我们冰山下的某个部分(如未被满足的期待、过去的伤痛、未被接纳的感受),我们就会本能地防御,转而关注自己而非对方。4. 缺乏对“差异性”的接纳和好奇: 认为自己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是“标准”的,别人不同就是“不对”或“需要纠正”。如何运用萨提亚模式进行真正倾听和有效反馈 1. 觉察自身状态,管理自己的“冰山”(核心基础)在倾听前/中: 留意自己的身体反应(是否紧绷?心跳加速?)、情绪(是否不耐烦?想反驳?觉得对方“矫情”?)、内心的评判(“他这样想太傻了”、“这有什么好难过的”)。暂停自动化反应: 当觉察到这些信号时,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这是我的反应,不是对方的。” 深呼吸,把注意力拉回对方身上。接纳自己的反应: 承认自己有这些评判或防御是正常的,但选择不将它们付诸行动(说出来或表现出来)。倾听的最高境界,是暂时搁置自己的冰山,潜入对方的冰山之下。 2. 以好奇和探索的心态进入对方的“冰山”放下“我知道”的预设: 提醒自己:“我对这个人的体验和内在世界所知甚少,我是来学习的。”专注当下: 眼神接触,身体微微前倾,放下手机等干扰物。用肢体语言表明“我在这里,我关注着你”。倾听“全部信息”: 不仅听内容(观点、事实),更要留意对方的语气、语速、音量、表情、肢体动作、情绪能量。这些非语言信息往往更能反映对方冰山下的真实状态。 3. 运用“一致性沟通”原则进行反馈(关键技巧)一致性沟通是萨提亚模式的核心,它要求同时关注:自我(我的感受和需求)他人(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情境(当下的环境和互动目标)反馈的目标是:确认你理解对方(尤其是冰山下的部分),并邀请对方澄清或深入,而非评判、否定或指导。反馈方法举例(针对你提到的自恋倾向)当听到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时: 错误方式(自恋/评判): “你这个想法不对/太片面了,应该这样想...”、“其实事实是...(直接反驳)”。 萨提亚方式(探索冰山): “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有很强烈的看法,你刚才提到[具体观点],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复述或总结,不带评判]...对吗?”(确认内容) “能多跟我说说,是什么经历或信息让你形成了这样的看法吗?”(探索观点背后的体验/信息源 - 冰山下的观点、期待) “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时,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探索感受) (如果对方情绪激动) “我能感觉到你谈到这个时很[生气/失望/坚定]...”(标明情绪,建立联结)当对方表达了某种情绪,而你认为“不应该”或“过度”时: 错误方式(否定情绪): “这有什么好难过的/生气的?”、“别想太多了,想开点”、“你应该感到[另一种情绪]才对”。 萨提亚方式(接纳与探索情绪): “听起来这件事让你感到非常[伤心/愤怒/委屈/焦虑]…”(准确命名情绪,不加评判地接纳其存在) “这种[情绪]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什么让你感到这么[情绪]?”(探索情绪的来源和意义 - 冰山下的感受、观点、未满足的期待) “我能感受到这件事对你的重要性/对你造成的冲击…”(承认情绪背后的价值/意义 - 冰山下的渴望,如被爱、被尊重、安全) (避免说“我理解”,除非你真的有极其相似的经历且能共情,否则说“我能感受到”或“我听到你感到…”更真诚)当想引导对方按自己思维思考时(忍住!先探索): 错误方式(控制/指导): “你要这样想…”、“我建议你…”、“其实你应该…”。 萨提亚方式(赋能与探索): 在充分倾听和理解对方冰山的基础上(完成上述步骤后),如果对方明确寻求建议或看法,你可以分享,但要标明是你的个人观点: “谢谢你分享这么多,也让我有了些思考。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是我遇到类似情况,我可能会[你的想法/做法]。这只是我的一个角度,不一定适合你。你觉得呢?” 重点在于邀请而非强加。把决定权和思考权还给对方。 如果对方没有寻求建议,继续探索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资源: “面对这种情况,你自己有想过哪些可能的应对方式吗?” “你希望事情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你内心真正期待的是什么?”(探索期待和渴望) “你觉得自己拥有的哪些力量或资源可以帮助你面对这个情况?”(赋能,关注对方的资源和应对能力) 4. 反馈中贯穿萨提亚精神提升对方(和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通过真诚的倾听、接纳情绪、探索内在,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被重视。你的反馈本身就在传递:“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的想法是值得被了解的。”聚焦“过程”而非“对错”: 关注对方如何形成观点、为何有此感受,而不是争论观点本身的对错或情绪是否“合理”。承认“差异性”: 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感受、观点、反应方式可能与你不同,这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只是不同。保持“人性化”: 你是人,对方也是人。允许自己有时没理解到位,可以温和地请求澄清:“抱歉,我可能没完全理解,你刚才说的[某点],能再解释一下吗?” 也允许对方表达不清楚或需要时间。真正的倾听不是放弃自我,而是让自我暂时退后,为他人的存在留出空间。每一次你放下“应该”去询问“为何”,都是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温柔抵达。 萨提亚模式的练习会逐渐改变你的沟通习惯,最终你会发现:当我们不再试图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倒影,才能真正看见对方灵魂的形状。 开始练习吧,即使每天只有一次对话尝试这样的深度倾听,你和他人的关系质量都会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