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爱的人看不上我,为什么爱我的人我又看不上?

首先,这可能与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指出,人们常常会对"安全型"对象(感觉可控的、爱我们的人)感到乏味,而容易被"挑战型"对象(不确定的、需要争取的人)吸引。这种模式可能源于童年——我们潜意识里在重复那些需要努力争取爱的情感模式。 其次,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似-互补"理论显示,我们容易被两种人吸引:一种是与我们相似的人(价值观、背景等),另一种是具备我们渴望特质的人(互补性)。但问题在于,我们看中的人可能追求的是另一种互补性,这就形成了错位。 认知偏差也在起作用:"稀缺性原则"让我们过度重视难以得到的人,而容易忽视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同时,"理想化认知"会使我们给不爱的人挑刺,却对爱而不得的人进行美颜滤镜般的想象。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可能存在一种"向上择偶"的本能倾向——追求社会价值(如外貌、地位等)高于自己的对象。当双方都这样想时,就会形成相互错位的局面。 要打破这种循环,可以尝试: 1. 进行自我觉察:记录你被什么样的人吸引/排斥,寻找模式 2. 尝试"反向约会":给那些第一眼没感觉、但具备内在品质的人几次约会机会 3. 区分"需求"和"欲望":列出你真正需要的伴侣特质,而非社会灌输的"理想型" 4. 提升自我完整性: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健康的关系是"两个完整的人相遇",而非寻找另一半来补全自己 正如作家C.S.路易斯所说:"爱情不是在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爱的艺术或许就在于,既要有勇气追求所爱,也要有智慧发现身边被忽视的价值。在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里,可能正隐藏着你真正需要的情感成长课题。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