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刷上十个小时短视频,放下手机后心里慌慌的空空的?然后陷入啥也没干的焦虑,笑点跟着段子跑,情绪被文案带着走,可真要自己说点想法,又卡壳说不出所以然。成为一个既没看过文学名著,也没看过人文社科,甚至杂志都没读两遍,被短视频填充的快餐脑袋。 这不是笨,是你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太久没练,有点萎缩了。 刷短视频就像天天喝碳酸饮料,喝的时候爽,喝完只剩下涨肚子;可是认真看完一本著作、琢磨一篇文章,就像慢慢熬一锅高汤,越熬越有味道。 别人聊《活着》里的福贵一生凄苦,探讨活着的本质,是在认清生活的残酷后,依然选择与生活本身共处,而你只能说“哦我刷到过这部戏的解说”;别人聊职场感悟,怎么提升能力,以及付出和收获之间如何平衡,而你只能接一句“我刷到个段子跟这差不多”——这种苍白无力的接话,其实就是内心的“精神库存”太少了。每天留半个小时,把手机放一边,读几页书,或者哪怕是刷手机,把刷到的观点写下来,自己琢磨琢磨“这背后还有啥”。慢慢你会发现,心里的“库存”多了,说话有底气了,那种踏实感,可比刷短视频的虚浮爽多了。 在这个混乱的互联网时代,希望你永远能在困境中寻找到机遇,虚幻中找到最纯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