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群的“互助时光”:倾诉欲如何滑向过度暴露的坑

成为新手妈妈后,我加入了一个线上妈妈群,想着能交流育儿经验。起初只是分享孩子饮食问题,却渐渐演变成“吐槽大会”。我会在群里抱怨老公不懂帮忙,甚至详细描述半夜吵架的细节。以为这样能得到共鸣和支持,但结果呢?群友的回应从热心变冷,我却被贴上“怨妇”标签,有个宝妈还私信说“你这么晒家丑,让我们孩子看到怎么办”。 那一刻我才醒悟,过度暴露家庭琐事不只侵犯隐私,更像在情感上“绑架”别人。心理学说,这叫边界模糊——我们寻求安慰时忘了保护自己和他人隐私,长期如此会破坏社交信任,甚至引发焦虑。 为扭转局面,我开始改用“问题导向”聊天,比如只讨论具体育儿技巧,少提个人情绪。还设定了“分享配额”:每天群里发言前问自己“这消息对孩子或家庭有帮助吗”?坚持几个月后,群里的互动更积极,我也学会了在困难时先找人士而非乱发泄。 记住,互助不等于倾倒垃圾,保护边界才能建好关系。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