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休息,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进入高三下学期,学生好像突然长大了一样,原来整天只知道玩耍,根本没有学习意识的学生也开始奋发图强了。老师和家长看到这样的变化当然甚是欣慰。不过,好像偏偏天公不作美,双休政策出台,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焦虑重重。他们担心,好不容易到来的学习激情会被双休冲淡了。本来功课落下那么多,本来时间就不充足,再来个双休无异于雪上加霜了。家长和老师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双休,没有单休,还是原来的两周一休或一个月一休,学生的成绩就一定能迅速提高么?好像并不一定。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学习成绩的好坏跟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些人,一天到晚坐在教室里,看起来很用功,可成绩并不怎么好,这显然是效率打了折扣;而有些人,看起来不怎么用功,成绩却不错,实在是因为这些人一旦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学习效率跟学习时长并不成正比关系。谁能够找到中间那个合适的点,谁就能很高效地学习。所以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学会学习就是要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去找到那个点。 但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总是越俎代庖,管天管地,生怕孩子和学生不会学习,于是给他们做了详细而周密的安排。特别是在学校里,学生的时间被安排得准确到分钟,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生产,太多学校以爱的名义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批量生产出了一批批机器,没有个性,没有活力,没有生机。成绩不行,其他也不行,真成了“百无一用”的书生。 因此,我强烈支持双休政策,这完全可以上升到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因为,不会学习,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综合国力谈何提升。 只有允许学生休息,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才会释放出来。所以,“学会休息”实际上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某种程度上说,不会休息也就不会学习。 前几天有几个学生跟我说,这一段时间特别努力,中午都顾不上休息。我很欣慰,又有一些担忧。短暂的激情易得,持续的动力难寻。我本想给他们一些建议,但是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他们自我摸索的过程。我想只要他们有了学习的想法,就一定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当有一天他们有疑惑有问题向我求助的时候,我再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效果可能就会好很多。 当然,如果一双休回到家里就手机不离手,或者躺在床上一睡不醒,或者无所事事,这本质上已经不是休息了,而是消耗。他们不会休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也就不会学习。 济民法师和哲学家周国平的一次对话中曾说,未来考量一个人能不能健康地活着,其中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休息的能力。身和心本身都有自我疗愈的功能,休息就是启动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身体需要通过休息恢复精力,心灵需要通过放松恢复安宁。 追梦途中,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方法。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