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也称福勒效应(Forer effect)、星相效应(Astrological effect),是描述心理学上的一种认知错误,即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笼统、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行为。 经典语句 1、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2、有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 3、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4、你有时会怀疑自己做的决定。 5、你内心渴望被人接纳,但又害怕不被接受。 6、你力求使生活有规律和条理。 …… 这些经典语句就是巴纳姆效应中经常会遇到的。 形成原因 1、自我认知 在元认知形成初期,个体处于一个不自觉、不随意的状况,自我注意分配能力有限,意志力薄弱,个体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有限,个体对于自我认知不完善,常常借助外部的评价和控制来认知自我,因此容易对于笼统而模棱两可的话术表示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与生理逐渐成熟,在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对自我认知程度不断增强,就能主动进行自我修正和补充。 2、情绪影响 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当中,时时刻刻接触着他人和事物,对于自我的评价和认同都需要从外界获取,且人与人的认知和性格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共性。只不过内在自我意识强烈的人,思维及行为往往遵从自己的行为准则,相对来说受到巴纳姆效应的影响较小,也不会轻易盲目相信此类评价。而公共意识强烈的人由于常常将他人的要求和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就更容易受到社会外界的影响。 3、主观验证 主观验证是指,有时也称为个人验证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误,即某人由于一项表述或信息对其具有个人意义或较为重要,而认为该表述或信息是正确的。换言之,观点被主观验证所影响的人会认为两个无关的事件(即巧合)相互关联,是因为他们的个人信念需要两者相关。主观验证与巴纳姆效应具有密切联系,是冷读法的一个重要原理。该效应也被认为是大多数超自然现象报告的主要原因。 4、认知偏差 巴纳姆效应就是一种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确认自己的能力、情商、智商等个人特征时,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确认的,而是通过与周围他人的比较获得意义。 5、常见领域 生活中常见让的对于星座、塔罗牌、等解析描述,那些用在谁身上都可以的结果,让我们觉得这就是对自己人生的揭示。大学生星座相信程度的测试中,被试者表现出较高的巴纳姆效应。如“天平座需要慢慢相处,因为他们大多时候被动、慢热、放不开”、“处女座都有洁癖和强迫症”等等。 6、如何避免 要想避免巴纳姆效应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和功能性。常见的测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 相关故事 明朝末年,有三个秀才一起结伴进京去赶考。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先生,因此三人就请教那位先生,究竟三个人之中谁会金榜题名。半晌之后,先生伸出了一根手指,三个人都很不理解,再细问,先生就告诉他们:“天机不可泄露。”三个人见问不出来,也就只好似懂非懂地走了。考试完以后,秀才们都说先生非常厉害,算得太准了。实际上,这一根手指暗藏玄机,既可以表示“一起中了”,又可表示“一起不中”、“只有一个不中”或“只中一个”,三个秀才会出现的四种情况都包含其中了。因此,无论三个秀才最后的考试结果怎样,先生都会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