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下到自我超越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不要缠绵于过去,也不要让昨天的遗憾取代当下的幸福,这是一种对时间认知的心理调整。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是时间性的存在,我们常常被过去的阴影和对未来的焦虑所束缚。而真正领悟生活意义的人会珍惜当下,活在此刻。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又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当我们执着于一个念头,无论是过去的遗憾还是对未来的过度期待,我们的内心就会被这个念头所占据,陷入一种心理上的困境。而当我们能够放下这些执念,就会发现内心获得了一种自由。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和体验时间的流逝,这种观点体现了对生命过程的珍视。每一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当下的喜怒哀乐,感受时间的流动,这才是完整的人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动力,而这种自我实现正是在对当下的体验中逐步达成的。从神经可塑性到认知重构,从行为调节到哲学超越,情绪管理的本质是人类心理的第二次进化。神经可塑性为情绪管理提供了生理基础,认知重构则是在心理层面改变我们对情绪的认知方式。行为调节是将情绪管理的理论付诸实践的具体方法,而哲学超越则赋予情绪管理更深层次的意义。当我们将情绪系统从原始的生存警报器升级为战略顾问,我们就在心理上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这并不是要消灭情绪,因为情绪本身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有着重要的适应意义。而是要将情绪升华,让情绪为我们的理性服务,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我超越,达到一种更加成熟、智慧的人生境界。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