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幸福,为何还在一起?第三篇

僵化的共舞——相处模式的系统困局 当两个人组成一个关系系统,便会形成一套独特的、稳定的互动模式。不幸福的关系,往往并非因为其中一方是纯粹的“坏人”,而是因为双方共同构建并维持了一套僵化、有毒的相处模式,使得双方都深陷其中,无法动弹。 1. 负向循环:指责-退缩的沟通陷阱 这是最常见的 toxic 相处模式之一。一方(通常是渴望更多联结的一方)会通过指责、批评、抱怨的方式发起互动:“你总是不关心我!”;而另一方(通常是回避冲突的一方)则选择退缩、防卫、沉默以对。指责者的指责,源于对情感联结的渴望,但其方式却将对方推得更远;退缩者的退缩,源于对压力和不胜任感的逃避,但其沉默却进一步激怒了指责者。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方的“受害者”,都在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反应,却共同将关系推入了更深的深渊。 2. 情感需求的错位与误解 在健康的关系中,双方能清晰地表达并有效地回应彼此的情感需求。而在不幸福的关系中,常常出现“需求错位”。例如,一方在压力下需要的是空间(独处需求),而另一方解读为冷漠,从而产生更强的焦虑感,进而索求更多的关注(安抚需求)。一方给的不是另一方要的,一方要的另一方给不了或给的方式不对。这种长期的错位,导致双方都感到筋疲力尽和不被理解,爱意在无尽的误解中被消耗殆尽。 3. 系统的平衡与次级收益 任何一个系统,包括关系系统,都会趋向于维持自身的稳定,即使这种稳定是“病态的稳定”。改变,哪怕是向好的改变,也会打破现有的平衡,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双方可能无意识地“合谋”维持现状。例如,一方扮演“病人”或“弱者”,另一方扮演“照顾者”或“拯救者”。这种模式虽然痛苦,但赋予了双方明确角色和存在价值(即“次级收益”)——拯救者感到自己被需要,弱者则免于承担成人世界的责任。离开这种关系,意味着双方都要面对角色丧失的恐慌。 结语: 从系统观看,不幸福的关系是一场双方合跳的“绝望之舞”。改变的关键,在于有一个人首先意识到这支舞的步法,并勇敢地停下自己那一部分的舞步。这可能需要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如伴侣咨询,来帮助双方识别并重构这种僵化的互动模式,学习新的、健康的共舞方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