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内耗?

内耗的核心原因是“想与做失衡”——过度纠结未知、放大焦虑、苛责自我,或是被他人评价绑架;其本质是大脑陷入“无意义的思维循环”,消耗心理能量却不产生任何实际价值。想要摆脱内耗,可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停止过度思考,锚定具体行动:内耗的根源往往是“想太多、做太少”,思绪在“可能的风险”“他人的看法”中反复拉扯。遇到纠结的事,立刻跳出思维怪圈,列出“当下能做的最小动作”——比如怕写方案就先列3个核心提纲,担心沟通失误就提前记2个关键话术,用具体行动打破“反复琢磨”的循环。行动起来的那一刻,思绪会自然聚焦,内耗便会随之减少。 其次,拆解焦虑,直面最坏结果:很多内耗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把小担忧放大成“灾难化场景”。此时要主动拆解焦虑:先写下“我到底在担心什么”(如“项目搞砸被批评”),再客观分析“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扣绩效,后续补做整改”),最后制定“应对方案”(如“提前和领导同步进度,遇到问题及时求助”)。当看清“最坏也能承受”,内心的恐惧会大幅降低,内耗自然失去土壤。 再次,设定边界,切断内耗来源:一方面,对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勇敢说“不”,不勉强自己迎合他人、不纠结别人的负面评价、不盲目攀比他人的生活,把注意力牢牢拉回自己的目标上;另一方面,给自己设定“纠结时限”,比如一件事最多想10分钟,超时就强制转移注意力——运动、做家务、听音乐都可以,避免让思绪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持续内耗。 最后,接纳不完美,强化正向反馈:内耗常常伴随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如别人”。要学会接纳“没人能做到100分”,做错事或有遗憾时,用“这次没做好,下次调整方法就好”替代“我真差”;每天花5分钟记录1件自己的小成就(如“今天按时完成任务”“主动沟通解决了小问题”),积累正向反馈,重建自信。当学会和自己和解,不再过度苛责,内耗便会慢慢消散。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