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婚恋矛盾,根源都藏着“客体稳定性”这个词。简单说,就是不管对方在不在身边、有没有及时回应,你都相信这段关系是稳定的,对方是在乎你的。 没有客体稳定性的人,恋爱里总爱“猜来猜去”。对方晚回消息,就脑补出“不爱了”;暂时没联系,就担心“要分手”。为了寻求安全感,要么频繁查岗、追问行踪,要么用发脾气、提分手的方式试探对方。可这样的行为只会把伴侣推远,毕竟没人能一直承受这种“情感束缚”。 而有客体稳定性的人,在关系里更松弛。知道伴侣忙的时候没法及时回复,不会揪着不放;就算有分歧,也相信能一起解决,不会一吵架就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的安全感不是靠对方“秒回”“随时报备”堆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相信这段关系的韧性。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大多和成长经历有关,但后天也能慢慢培养。比如学会区分“暂时的缺席”和“永久的抛弃”,对方没回应时,先告诉自己“他可能在忙”,而不是直接下负面结论;也可以多和伴侣做一些“稳定约定”,比如每天睡前聊十分钟,慢慢建立对关系的信任。 婚恋关系就像一场长跑,客体稳定性就是手里的“定心丸”。它能让你在遇到风雨时不慌不乱,在平淡日子里守住初心。毕竟好的感情,从来不是两个人天天黏在一起,而是就算有距离、有矛盾,也依然相信彼此不会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