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伤来临:三种解读的方式

接待完今天最后一位来访,我脑海中依然回响着上午的一位来访者的转变。这个转变源于一个关键的认知调整:我们如何“解读”创伤,决定了创伤如何影响我们。 这位来访者曾长期陷入深深的自责,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败全然归咎于自己。我们共同完成了一项艰难却至关重要的练习:学习将指向内部的利刃,尝试转向外部。这并非在逃避责任,而是在寻求一种内在的公正。“坏事的发生,不是我的错。” 这句话,是对内心那个备受苛责的自己的无罪辩护,也是夺回情绪主导权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创伤会像浓雾般弥漫,将一次单一的失败,放大为整个人生的失败。我们需要一起,将这团庞大的、令人窒息的迷雾,分解为具体的事件。“这只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并不能证明我的人生全盘皆输。” 当能够这样思考时,就意味着他开始将事件从自我价值中剥离出来,灾难性的想象被打破,希望的微光得以照入。 而最具治愈力量的,是将“永久”的判决改为“暂时”的期待。在情绪的低谷,我们会一起轻声确认:“眼前的困境是会变化的,它并不注定我永远如此。” 这句话,像一颗锚,稳住了在绝望狂澜中飘摇的小船。它承认此刻的痛苦真实存在,但也坚定地相信,时间的河流是流动的,当下只是其中的一段湍急,而非永恒的宿命。 这份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疗愈并非抹去伤痕,而是学习用新的语言重新讲述那段经历。当我们有意识地将向内指责转为客观归因,将整体否定转为具体分析,将永久绝望转为暂时困境,我们就在悄然改写内心的叙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股坚韧的修复之力。 窗外的天色已暗,我关闭了电脑。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都是一次对黑暗的重新解读。今天,我又见证了一次微光如何被点亮。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