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不用“硬练”,日常里就能慢慢养

别把自我觉察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它更像一种“轻观察”——不用刻意抽大块时间,藏在日常小事里,反而能持续坚持。 先从“捕捉情绪信号”开始,不逃避“不舒服”。比如被人反驳后突然烦躁,别先骂自己“没耐心”,而是停10秒问一句:“我现在烦,是因为观点没被认可,还是怕自己说错了?” 不用逼自己立刻找到答案,哪怕只是“看见”情绪的存在,就是觉察的第一步。 再用“微小记录”代替“复杂复盘”。不用写长篇日记,睡前花1分钟在手机备忘录记一句:“今天和同事争执,后来发现我其实怕被否定”“刚才忍不住催孩子,是因为我自己急着赶时间”。短句不用修饰,却能帮你把“下意识的反应”,变成“能看清的想法”,慢慢就摸清了自己的行为规律。 最后别追求“完美觉察”,允许自己“后知后觉”。比如吵完架才想起“刚才不该说那句重话”,不用懊恼,反而可以告诉自己:“这次虽然慢了点,但我发现了自己的急脾气”。自我觉察从不是“一下子看清所有”,而是每一次“想起”“反思”的积累,慢慢就会从“后知后觉”,变成“当下觉察”。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