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有一些“思维惯性”,让我们不自觉地去维护自己已有的观点。 认知失调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当我们的行为或新证据与自己的观点发生冲突时,会感到一种强烈的不舒服。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感,我们通常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会: - 歪曲事实:重新解释证据,让它看起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寻找借口: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 比如,你买了一件很贵但并不实用的衣服,发现后会告诉自己“它的材质很好,穿起来舒服”,而不是承认“我买错了”。 证实性偏见 我们的大脑像一个“观点辩护律师”,而不是“客观法官”。 我们会下意识地: - 选择性接收:只关注和相信那些能证明我们观点正确的信息。 - 选择性忽略:自动过滤掉那些反驳我们观点的证据。 比如,你支持某个球队,就会满眼都是它的精彩进球,而对它的失误视而不见。 沉没成本谬误 这指的是我们因为已经投入了时间、金钱或情感,而不愿意放弃。 坚持错误看法,是为了让之前的投入显得“值得”。 比如,你花了很多钱报了一个不喜欢的课程,即使发现不合适,也会硬着头皮学下去,因为不想承认自己“浪费”了钱。 维护自我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的看法和我们的自我认同紧密相连。 承认自己错了,感觉就像在承认“我很愚蠢”或“我能力不行”,这会伤害我们的自尊。 所以,我们坚持看法,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