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拖延症晚期的?举个手看看。逃避困难的工作就像是人类的本能,提高效率听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 今天我想告诉你,其实追求高效十分讲究技巧。下面有五点从心理学角度给出的高效原则,希望你也可以学起来。 原则一,专注只做一件事。很多人都认为高校就是多线工作,同时做好几件事,一边写方案,一边查资料,一边回信息,一边还能听听歌。 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的大脑是无法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那样只会加重大脑的反应时间,反而导致效率降低,所以如果你有好几项任务需要做,一定不要同时做。建议给他们排一个重要顺序,在一个阶段只专注做一件事情,直到他完成再做下一件事情。 原则2,与其追求长时间专注,不如追求短时间冲刺。这可不是鼓励大家去赶呆的辣,短时间的冲刺是指提高自己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要求自己在2个小时里百分百的全神贯注并不现实。 但要是把这2个小时区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心无旁骛的工作,那么任务就变得容易多了。 原则3,为学习和工作固定场景。大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喜欢把两样东西联系起来,建立起快速的反应。比如,如果你习惯在沙发上看电影,那么就不要在沙发上读书工作,因为这样很容易分心。 所以如果你有在家里学习或工作的习惯,那么最好是能够把家里分成几个功能区域,在一个功能区域里面就只做一类事情。 原则4,早上不一定最高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波峰世界,晨行人由于早睡早起,早上的状态是最好的,而有的人属于夜行人,思维往往在夜里更发散、更自如。你可以试着记录每天在什么时间段处理了什么事情,以及处理事情时的状态,借此找到自己的波峰时间,再按照你的节奏去安排工作。 原则五,干完活别立刻休息。简单来说,当你做完了一项困难的任务,其实你是处于一种踌躇满志状态当中的。因为这时的你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刚刚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所以如果你做完了事情之后,感觉身体状态还可以,那就不妨把消做完事情就要休息的心态,让自己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其他任务也攻克掉。 别忘了 世界和我爱着你。我是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