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妈妈:稳住身心,方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致妈妈:稳住身心,方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当孩子被强行藏匿,你承受的不仅是骨肉分离的锥心之痛,更是“妈妈”身份被冲击的无助、对未来失控的恐慌。请记住:这些情绪从不是软弱,先允许自己崩溃、允许自己流泪,再慢慢从痛苦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一、停止自我攻击:你的情绪,都是爱孩子的证明 很多妈妈会陷入无意义的自责:“是不是我没保护好他?”“如果当初我更谨慎就好了”,甚至因情绪崩溃而自我否定。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你此刻的愤怒、焦虑、失眠,本质上是母性本能在驱动你守护孩子,是最正常、最必要的反应。 请试着温柔地对自己说:“我现在很难过,但这不是我的错。我只是一个拼尽全力想保护孩子的妈妈,有这些情绪太正常了。”自我攻击只会不断消耗你的能量,唯有接纳情绪、善待自己,才能把力气留到“找孩子、护孩子”的关键行动上。 二、做好“情绪与行动分离”:别让恐慌打乱前行的脚步 孩子被藏后,大脑很容易被“孩子会不会受委屈?我该怎么办?”的恐慌填满,陷入“想做却什么都做不了”的内耗。这时不妨用“问题分离”法理清思路: • 先处理情绪,不强迫自己“坚强”:找安全的出口释放情绪——和信任的人尽情哭诉、写下内心的痛苦,哪怕只是抱着孩子的旧衣物静静坐一会儿,允许自己暂时脆弱; • 再聚焦行动,从小事夺回掌控感:情绪平复后,列一张“当下能做的事”清单,比如联系警方备案、收集相关证据、咨询律师……每完成一件小事,都是在打破“失控感”,也会让你更有底气面对后续的挑战。 请记住:你不需要立刻解决所有问题,只需先做好“当下能做的事”就够了。 三、守住心理联结:孩子需要的是“稳定且不放弃的妈妈” 孩子被藏匿期间,最恐惧的不是“见不到妈妈”,而是“妈妈不见了、妈妈不爱我了”。即便暂时无法相见,你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维持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 每天给孩子写一封信(哪怕暂时寄不出),说说你今天做了什么、有多想念他; • 整理孩子喜欢的绘本、玩具,精心保管好,等着见面时第一时间送到他手上; • 固定一个时间段,在心里和孩子“聊天”,告诉他妈妈一直在努力,很快就会接他回家。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不仅来自物理上的陪伴,更来自“妈妈一直都在”的稳定情感信号。你越能稳住自己、坚持不放弃,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越不会崩塌——这份安全感,会成为他对抗分离痛苦的最强力量。 🌱最后想对你说: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此刻的艰难只是暂时的,你的每一次坚持、每一步努力,都是在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你身边的路。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