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很多人误以为“共情”就是全盘承接对方情绪,结果把伴侣的焦虑、委屈变成自己的心理负担,陷入“他难过我也累”的内耗循环。其实,健康的共情是“懂你”而不“替你扛”,核心在守住3条边界。 首先,情绪归位:理解伴侣的痛苦,但不把他的情绪当成自己的责任。比如他工作受挫发脾气,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委屈”,而非默默承受或强迫自己“帮他解决所有问题”,避免被负面情绪裹挟。 其次,需求区分:分清“他需要陪伴”和“他需要你牺牲”。共情是给予安慰与支持,不是放弃自我边界去满足对方的所有期待,比如不因他的焦虑而改变自己的社交计划,过度妥协只会积累自我消耗。 最后,责任划清:他的人生选择终究需要自己负责。你可以共情他的纠结,却不必替他做决定、承担后果,否则会陷入“为他的人生买单”的疲惫,让关系失去平衡。 亲密关系的共情,是带着边界感的温暖,既滋养对方,也保护自己,避免内耗拖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