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连麦里哭着说“我和爸爸,三年没好好说过话”他跟我讲,三年前因为选工作,和爸爸吵到摔了杯子。“他说我‘翅膀硬了不听话’,我骂他‘思想古板不懂我’,从那以后,我们就没好好聊过”。 我没有急着劝他“主动低头”,而是疏导道:“明明心里记挂着,却因为之前的吵架抹不开面,这种‘想靠近又不敢’的感觉,肯定特别熬人吧?”“你想想,以前没吵架的时候,爸爸有没有做过什么小事,让你觉得他其实很在意你?”沉默了大概半分钟,他轻声说:“我上大学时,他来送我,偷偷在我行李箱里塞了包晕车药,还写了张纸条‘路上别玩手机’——他从来不会说关心的话,只会做这些。”说到这儿,他的语气软了下来。趁机帮他梳理:“你看,爸爸的关心一直都在,只是他习惯用‘安排’代替‘表达’,而你因为在意他的态度,才会把‘反对’当成‘不理解’。其实很多家庭矛盾里,没有真正的‘对错’,只有没说出口的“在意”。”麦的那头传来了温柔的应答声。 作为倾听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帮来访者把那些藏在“争吵”和“冷战”背后的温柔,一点点找出来,让他们知道:有些爱,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被看见……